丹丹的一个回家作业竟然是要求记载5代家谱。下面是2001年黑舅舅贴在网上的家谱,趁机翻出来晒晒太阳,也兼为纪念黑舅舅。共记有横 山 八 龙和凤凰五女等人物, 不过没有一个是会武功的。事先说明,以免看官误会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第一号 横 山 八 龙
潜阳丁氏宗谱智字二卷记载:丁大猷(即丁步松,大猷是他的辈份名)二十一世孙,生有八子五女。这八子是:
良灏:步松长子,字士达,名龙乾(我曾把“乾”字误为“泉”字),生于清光绪二十三年(公元1897年)丁酉(月日是指农历,下同)十月初七日子时。(摘录者补充:1949年龙乾在为解放军运粮时, 途中被国民党残余部队杀害,其次子可观在旁幸免于难)
良浦:步松次子,字士远,名龙翔,生于清光绪二十七年(公元1901年)辛丑七月初四日寅时。高小毕业。(可取生前在谱中添笔:父亲龙翔于1962年农历七月二十九日下午三时病故)
良胥(胥字有”氵”旁,因造字速度太慢,只好按简体通用):步松三子,生于清光绪三十四年(谱上记载为光绪二十四年,比龙翔还大,错误明显。谱中记载周氏生胥后十四日病故,时为光绪三十四 年,故确定胥为光绪三十四年生,即公元1908年)戊戌九月二十四日子时。出世十四日,母即病故(注:指周氏,名德弟,娘家绩溪。生灏、浦、胥三子及四女,长女幼亡,次适潘德言,三适陈小青,四名“ 龙音”七岁亡。卒于清光绪三十四年,戊申十月初八日酉时,葬下杯坞阳山老坟南首酉山卯向,与大猷母钱氏同冢)。出继胞姑丈(大猷姐夫)李克昌为嗣(嗣为继承的意思,此地指嗣子,即继子),名李正,字百蒙。浙江省立商业学校毕业。
良潇:步松四子,名龙葵,十岁亡。
良泽:步松五子,字士进,名龙尧。民国三年(公元1914年)甲寅十月十三日酉时生。浙江大陆测量学校毕业,曾任四川梁山县川鄂公路梁万段七区区长。
良渚:步松六子,字士连,名龙年。民国六年(公元1917年)丁巳年二月十七日卯时生。毕业于杭州市宗文中学,上海青年英文职业学校肄业。
良湘:步松七子,字士遴,名龙骧。民国十三年(公元1924年)甲子九月二十六日卯时生。
良渭:步松八子,字士选,名龙飞。民国十八年(公元1929年)已巳二月十一日辰时生。
———-二十二世孙良渭抄录并加注———
————-公元二千零一年九月一日登录———–
第二号 凤凰五女
家族宗谱是封建社会的文化产物,当然带有浓厚的男尊女卑和封建迷信意识。凡女性在娘家宗谱中只是简略的记一笔,连生辰八字也不记述(注:“八字”是旧社会的一种迷信:一个人出生的年、月、日、时四项,每项用一个天干字和一个地支字排列配置,如年,就用甲子、丙辰等二个字代替。四项就有八个字。根据八字推算一个人的命运。旧俗订婚时,需先交换八字帖,合则可婚嫁)。婚嫁后,在夫家的宗谱中才给于生辰的纪述。潜阳丁氏宗谱也不例外,在其智字二卷中记载,丁大猷生有五女。但谱中只在介绍其母简历时作些十分简单的记录,现抄录如下:
周氏女四:
长女幼殇(名未记)
次女(名未记)适潘景芳长子德言
三女(名未记)适陈小青
四女名龙音,七岁云亡
俞氏女一:
莲弟,肄业中学
看了这种记述,大家会昏倒.但也没办法,这是历史.现在唯一的办法,是靠我们还在世的亲 人来大大地补充一番.
———-二十二世孙良渭抄录并加注———
———公元二千零一年九月三日登录———–
第三号 丁大猷俞玉金
潜阳丁氏宗谱智二卷六记载:步松,宣明公三子,字梦周,号大猷,别号祖庵。清邑庠生(古代称国为邑,清邑即清朝政府;庠是古代学校之名,科举制度中,府、州、县学的生员,即秀才,称为庠生),浙江两级师范学校毕业,浙江官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。曾任于替县劝学所所长及讲演所所长六年,现充(充即担任。这个“现”字,应指第五次修谱之时,而第五次修谱时间据家谱中登录的最小年纪可能的出生年月推算,应在公元 1936年之际,实际上早在1921年开始,我父已迁居杭州市充任)浙江高等法院杭县地方法院区域律师,及旅浙安徽会馆理事十年。生于清光绪五年(公元 1879年)已卯五月初九日亥时。
俞氏玉金,清贡生(贡生:在科举制度中,生员秀才一般是隶属于府、州、县学的,若考中选升入京师国子监读书,则不再是秀才,而称为贡生) 俞士华之次女,生于清光绪十六年(公元1890年)庚寅十二月二十二日丑时。子五:良潇字龙葵亡时年十岁;良泽;良渚;良湘;良渭;女一,莲弟,肄业中学。
———-二十二世孙良渭抄录并加注———
————-公元二千零一年九月7日登录———–
第四号
于潜始祖宣明公
据潜阳丁氏宗谱智二卷四记载:宣明公(抄录者注:宣明公即丁步松的父亲、我辈的祖父,龙骧《说爹爹》一文中对宣明公的不平凡遭遇,已作过形像的详尽介绍).
昌颂公五子,字玉堂,生于清道光二十一年(公元1841年)辛丑十一月初二日戌时。
妣氏汪(意思是“已亡故的母亲汪氏”,凡母亲已死,称“妣”。因系修谱者丁步松的前母,故在此称“妣氏汪”),占鳌公女,生于道光二十三年(公元1843 年)癸卯三月二十二日,卒于清咸丰十一年(公元1861年)辛酉九月三十日戌时,葬六郎桥前宋庄。
妣氏钱,登仕郎(科举时代,考中进士称为“登科”,没有考中的,称“登仕郎”,这是对“名落孙山”者的一种尊称)清元公长女。子三:祥猷、嘉猷、大猷(即步松)。
女六:长适(适:配嫁意)汪,次幼殇,三适李克昌(即街上姑娘姑夫),四适潘招来,五适陈、幼殇,六适金公武韩长子金宝。钱妣卒于清光绪二十五年(公元 1899年)已亥正月初七日卯时,葬于下坏坞与李大妈合冢,酉山卯向(卯向即东南方向)有碑。
公(指宣明公)为人一生谨慎,不喜迷信佛道,富于孝友(喜欢轧朋友),性凡(性格平凡。解读者按:看过《说爹爹》一文,就可了解,爹爹经历过如此坎坷的遭遇,性格可能较沉默,但却是个实干的人)。
祚悠公(宣明公的祖父)等葬在于潜下杯坞阳山者,皆昔年(当年)公(宣明公)一人跋涉之劳,即由来安(来安指安徽省潜山来安乡)卜(迁)居于潜者,亦系公一人。兵役退伍于清同治初(约公元1862年──1865年间),先来于垦荒,略置薄产后,不忍兄弟远离,返来安接兄嫂(指详猷、嘉猷二公家)等同居于潜迨今……(下文不详,希望有机会再次到可胜处翻阅补充之)
——-二十二世孙良渭保存并解读———
——-公元二千零一年九月九日登录——
第五号
鄱阳始祖庆云公
编录者引言:你如果看过《于潜始祖宣明公》网页,你已经了解:我们浙江于潜丁氏家族是距今一百三十多年前(公元1962──1963年间),由安徽省徽州府(即现在的歙县)潜山县来安的丁家庄迁居来的。那末,潜山的丁家又是从何而来的呢?那就得看本篇的记述。这篇记述是《潜阳丁氏宗谱世系》中摆在第一位的祖先(庆云公)的简历。简历所记的是距今660年以前的事了,从这篇记述中可以了解到,庆云公生平经历也是很不平凡的,如果你有作家的想像力,完全可以由此谱写出一个动人的历史故事。
《潜阳丁氏宗谱世系》有关一世祖先庆云公的记载如下:庆云公,一世祖,讳(讳,忌讳的意思,这里指不能随便称呼的辈份名)庆云;字:景星;别号:遁翁(遁,谱中系遁字的古体字)。江西鄱阳人(鄱阳,即现波阳县,属景德镇市,位于江西鄱阳湖东岸湖畔,流经景德镇市的昌江水向西泄入鄱阳湖,鄱阳县城就处于这江湖交汇之处)。世(世世代代之意)以诗礼科第(即书厢门第)起家。元至正间(至正,是元朝孛儿只斤氏的末代皇帝年号。至正间,即公元1341年 ──1368年中的27年间。当时,农民起义军已遍布安徽江西一带,朱元璋和另一农民起义军陈友谅,二军决战,就发生在鄱阳湖中,是年公元1363年,是历史上著名的一起战役,通称“鄱阳湖之战”)。由乡荐(元朝的文官,除科举中选任命外,还有荐任、委任等途径。荐任官即由地方逐级推荐,由史部任命的官员,县令一般皆由此产生)除授(除,后来的意思;授,授予)徽州(徽州府即如今的歙县)休宁令(休宁,即休宁县;令,县长。休宁县位于安徽省屯溪──距今黄山市西20公里)。以养以教(意思是:实行让百姓休养生息和发展教育事业的方针),从容抚绥(从容,舒缓不紧张;抚绥,按抚百姓)时势水深火烈,独能保赤安(赤,在这里指南方的意思,赤安,即指安徽南面这方土地的平安)。衽席恩(衽,指衣襟;席,酒筵;衽席恩:即老百姓感其当政时期,百姓吃穿不愁),普德洋(普,遍及;德,好风尚;洋,众多的意思),不愧古循吏(循吏,古时遵理守法的官吏称循吏)。九年秩满解组(元朝定九年官位为一任,秩满,即按规定任期已满,解组,即卸任),休人士夙载二天(“休人士”,宁县的人士;“夙”,在这里是肃敬的意思;“夙载”即感恩载德;二天,形容有如第二清天),感激难言,男妇长幼涕泣勉留,公不获己(“获”,这里意为“能够”,“不获己”,即“不是自已能够决定的”)。乃家于休之关西(“乃”,于是;“家于”,把家庭按排在;“休之关西”,休宁县城关的西门地方)。生丈夫子四(生了四个男子汉),长显名,次显达,三显祖,四显宗。公隐居既久,乡思萦怀(“萦”,牵挂),携我显宗公至潜微探鄱阳消息(打听鄱阳消息或准备回鄱阳,都要到长江北岸的安庆府,如打听得途中平安,便可在安庆乘船逆流返回鄱阳。这里讲的“潜微”地方,可能介于潜山和安庆府之间,而潜山离安庆府仅48公里)。不料时势艰难,只得从僻径(“从僻径”,即走小路)寓居于潜(潜山)璧琦山中(据宗谱序言所述,庆云公当时仰慕汉武帝所封的“南狱”在潜山西北,就趁此机会顺道前往潜山,看到“南狱”山明水秀,遂决定留居在璧琦山,璧琦山属南狱一支脉),又不得归休。爰(“爰”,于是)于此山开拓产业,多所树芄,凿石结路,以便往来,士人后称丁家山郎,今潜(山)西北之鸡子河是也。元至正丙申年(公元 1336年)公寿七十有三,卒于屋后大山中(七十三岁那年在屋后大山中卒亡)。半(“半”,在此为不完全的意思)妣(“半妣”即指和庆云公一直分居两地的妻室)仍葬休宁。
编录者后记:《潜阳丁氏宗谱》并不是元朝的庆云公自已创编的,而是他的第四代子孙明朝的仲宣公创编的。据《宗谱自序》中记述,仲宣公编家谱的凭据,是祖上留下来的文书资料,再早几辈的家谱已在元末明初改朝换代的战乱中焚毁。因此,庆云公便成了潜阳丁氏宗谱的第一代始祖。你试想一下,明朝中期的仲宣公能追记到上一个元朝的丁姓祖先事迹,是多么不易。就像我们现在要追忆、挖掘步松父亲宣明公的事迹一样,是有一定局限性的。 我们的父亲在五、六十年代,曾单身一人,长途跋涉去潜山老家,探望同宗族的丁氏家人。当时我年轻,不懂事,父亲的这一重大行动,如果小辈不能陪同(我已被打成右派),至少应关心一下父亲的劳累和过问一下这次访问老家的情形。可是,我却对此从不关心和过问,现在想来十分懊悔,应该说这是子辈永远也无法弥补的一种失孝之错。现在唯一能平衡自已心态的,就是细读父亲亲自编修过的家谱,并根据自已的理解,从“宗谱文化”的角度,向小辈们作些注解。让后人清楚自已家族的来历,及其不平凡的一些史实。
———-二十二世孙良渭抄录并加注———
————-公元二千零一年九月十四日登录———–
丁姓由来
编录者注:《潜阳丁氏宗谱》中的《凡例》,记载了有关丁姓的由来。龙骧已在网上介绍了可取对丁氏由来的考证,这与《凡例》所介绍的基本一致。从《凡例》一文可以看到它的介绍是比较客观的。由于此说太神了,不能不使人对此有所偏爱。《凡例》全文如下:
吾丁姓出于姜齐太公(齐国是姜子牙的封地,故称姜齐太公)子及(这个及字原有单人傍,音仍读“及”)为丁公,因以此命氏(姜太公的儿子被太公赐为丁姓),此丁氏之由来也。郡,称济阳者(丁公的封地在济阳,即现在的兖州),氵允 水(“氵允”为一个字,读YAN,即“兖” 字,“兖水”是“济水”的别称)源出河北东流为济,山左以(此“以”通“为”)济南名郡。益信吾丁氏始山东也(意思是:丁氏出于山东这一点是可以确信的)。后支裔四散难以遍考,若就吾始祖庆云公自鄱阳迁潜言之,则西江(即江西省)同宗似为的宏远(此句意思是:庆云公说,江西有个同宗人叫宏远的举人),甲辰(公元1364年)、丁未(公元1367年)两次在京会试,所集晤同姓诸同胞,两江浙闽(两江指江西江苏,浙闽即浙江福建)山之左右(指山东山西)湖之南北(指湖北湖南),皆有其人(都有丁姓人),俱云(都说)发源山东。仓卒中考西白方攵(这“西白方攵”是一个字,读HE核,西在上,白方在下左,攵在下右,此字没有现代简化字,意思是粗糙)不及,精详不敢载入,俟我族后贤遍查的实。
———-二十二世孙良渭抄录并加注———
————-公元二千零一年九月十八日登录———–